低碳營建

低碳省力營建

依據2021 年國際能源署的報告顯示,全球溫室氣體排放,建築部門約占 38%,在建築全生命週期的溫室氣體排放包含「使用碳排」及「蘊含碳排」兩部分,日常使用階段的營運碳排(OC, Operational Carbon)排放量約占 28%,而於興建及更新拆除階段的蘊含碳排(EC, Embodied Carbon)排放量約占 10%。建築營建工程是潤弘的主要業務,在核心業務上開發、引進減碳或省力化技術為2023 年度公司研發主軸,以因應日益嚴峻的全球溫室氣體效應及營造缺工問題。
在減碳方面,潤弘從低碳建築工程(EC) 及低能耗建築(OC) 兩方面雙管齊下,透過調查及調整供應鏈、客戶、產品之碳足跡、碳量,以新材料、新設計、新工法、新設備及新技術,全方位整合,以期打造更低蘊含碳、更為節能環保的建築,從本業做起並擴及上下游供應鏈,在國家淨零路徑上貢獻一己之力。
台灣人口實質負成長,使營造缺工問題越來越嚴重,此乃潤弘追求企業永續經營必需嚴正以對並設法解決的課題。解決營造缺工,可從現有的知識領域中,發展省力化技術、引進或借鏡國內外同業作法,採機械化、自動化之工具或設備以降低作業人力需求,運動軟體、AI 技術以減少製圖、設計或工程師之人力需求,持續追求設計合理化、施工省力化、生產智慧化以及管理資訊化等,為少子化時代公司營運奠定基礎。

打造低碳建築

碳工法減碳量

淨零能建築

潤弘響應全球淨零行動及台灣2050 淨零排放政策,以自有技術研擬減碳對策,從提高建築設備能源效率、營造減碳技術及工法研發應用等方式,旨在減少建築和工程活動對環境的碳足跡,包括使用環保營建材料、提倡能源效率、推動再生能源應用,以及降低廢棄物產生,並積極協助客戶完成綠建築、低碳建築、智慧建築等規劃設計及營造施工。此外,潤弘也與工研院合作開發建築能耗分析軟體,讓建築物在設計規劃初期即可藉此工具,優化建築能耗,預期可降低5 至20% 之建築能耗。

設備節能減碳設計(建築能效OC)

綠建築與智慧建築

為減少建築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營建業透過不同的方式減少能源的消耗與碳足跡、追求建築和資源的有效利用與管理,同時關注建築的室內、外環境品質,來取得綠建築和智慧建築等標章,減少對環境的負面影響,從而實現對地球的永續發展。2023 年潤弘取得候選綠建築證書銀級1 件與銅級2 件以及候選智慧建築銅級與合格級各1 件;未來預計取得永續認證標章建案共24 件,綠建築黃金級2 件、候選綠建築黃金級與銀級分別為9 件與6 件,智慧建築鑽石級、銀級與銅級各1 件,LEED 白金級、黃金級與合格級分別為1 件、2 件、1 件。
潤弘已於2024 上半年完成ISO14064-1 組織型盤查,2023 年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為39,689 公噸CO2e,並預計於2024 年中完成ISO14067 預鑄構件碳足跡第一項產品查證,相關資訊請詳見「4.1 氣候與環境管理」章節,這些碳數據將作為潤弘碳數據治理的基礎,未來公司將逐步建構更完整的碳數據資料庫,擬定碳治理方針,進行低碳工法申請與認證,建構及修訂建築碳評估模式,從建物的生命週期分析,確保最小化碳排放、打造韌性建築,以面對日趨嚴峻的極端氣候挑戰。

持續創新研發

潤弘營運活動涵蓋營建工程中之規劃、設計、施工及維運等範疇,如營建工法、預鑄製造、設計、材料、機電等都是研發改善的標的,從建築生命週期角度出發,主要目標為降低建築蘊含碳,技術發展以預鑄為核心,針對主要的業務市場如住宅、辦公大樓、廠房等開發相應的專利技術,其中較具特色的有預鑄積層工法、預鑄格子版工法及預鑄隔震層工法等,經年累月下來這些技術已逐漸成為本公司業務爭取訂單的差異化利器。截至2023 年底潤弘共取得全球19 國745 件專利,其中有257 件專利(含申請中專利)與ESG 息息相關(參考下表)。
在永續經營的路上,潤弘持續不斷創新研發突破現狀,善用資訊科技,且擁有優秀的人才及靈活彈性的研發組織,研發能量強大,在這些基礎上較同業具有更好條件從原料、設計、製造及施工各方面減少建築蘊含碳,順利拉大與競爭者的差距,因不斷的創新,達到降低環境衝擊、效用與效率的提升及成本的降低等利處,開創的營建新指標,未來的研究發展方向也隨時保持調整彈性,以建築物全生命週期永續的角度出發,除盤點既有技術的減碳成果外,也持續開發務實合理的低碳工程技術。